(资料图)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15日讯 8月15日至8月27日,在山东美术馆二楼“锐”空间,“艺彩新锋——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2023)”展出杨文文个人作品。8月15日,记者跟随杨文文探展,走进“95后”姑娘的艺术世界。
杨文文,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国画,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油画方向。本次展览她为大家带来了11幅作品,共分为渔民、少数民族、古建筑的综合材料三个类型。
针对本次展览的作品,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飞说,杨文文本科阶段学的是国画专业,硕士转学油画,这样的经历对于她既面临挑战也成为助力。得力于她的勤奋和努力,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并获奖。她的作品涉及胶东渔民、少数民族等题材,在语言上偏重表现风格,对于复杂的场景和人物有着较强的控制力,体现了比较扎实的造型能力。近期在空间和色彩的表达方面又有所变化和尝试,相信她能不断超越自身,在视觉世界里找到个人的“语感”和位置。
刘飞的观点,在展览作品《渔歌送暖》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杨文文介绍,她的油画作品受画家马克·罗斯科的影响非常大,她会尝试将中国画传统技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渔歌送暖》中,左上角的桅杆就运用了中国化线性技法,画面中色彩的表达和主观色彩的运用,则是油画表现主义手法的体现。
优秀的美术作品应当在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通过观照人民的生活的,借用画笔传递出时代的精神和生命的真谛。杨文文喜欢深入实践,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切入点,用概括粗犷的笔触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展现了现实主义题材与抽象表现手法的完美融合。
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刚认为,观杨文文的作品,经常能够被一种真挚、热烈的情绪所感染。这既得益于她勇于突破、率真执着的真性情,更得益于她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特有理解。她习惯于将表现对象进行简化处理,运用强烈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块勾勒形象,以明亮绚丽的暖色作为主色调,再辅以些许冷色,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让观众的心绪在不自觉中就被作品所营造出的激昂、热烈、欢快的氛围所引燃,继而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劳动人民生生不息的劳作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中国山东网记者 张敏敏 报道
标签: